冬日淡淡的阳光洒在楼道,涌动流转于白色实验服之间,上课铃声在教学楼间起伏回荡。黑灰色的陈旧外套搭上同色系的牛仔裤,中等身材、腰背挺直的雷军一如既往地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各楼层里穿梭。
游泳健将在涪江
雷军喜欢游泳,在绵阳师范学院的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工学院)里不是什么秘密,几乎大部分老师,以及他教过的学生都知道他夜游宜宾岷江的壮勇之举。绵阳涪江边上有一支由多位喜欢游泳的朋友组成的一个游泳小队,雷军也是其中的一员。游泳队员之间相处特别融洽,他们在工作下班之余,经常会相约在东方红大桥到三桥之间的涪江里畅游。
今年8月27日那一天,上游刚下过大雨,涪江已经涨水,但雷军依然和往常一样,去东方红大桥附近那片熟悉的水域游泳。在游完涪江一个来回后,他上岸准备走回河滩边的休息地,准备收拾一番回家。就是在这短短的路途中,他凭借一己之力,捞起了一个落水老太太。
天正下着雨,涪江的水流较以往更为湍急。此时游泳小队里只剩下雷军一人刚游完泳在河边栈道上慢慢走着,周围也空无一人。他眼睛随意地看向四周,余光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约一米长的不明物体,在水中随着水波上下起伏。“因为离岸边有一段距离,所以我第一眼以为是一个大木桩,可是我突然想起在上游不远处就有一座水电站,按理说不应该有这么大的‘漏网之鱼’,想到这里,我脑中那根弦一下就绷紧了。”雷军开始屏住呼吸,仔细辨认,随着又一个水波的起伏,他终于看清了,那“大木桩”上有明显的绣花鞋,那是一个人!一瞬间的停顿后,雷军连忙飞奔回休息地去取救生圈,同时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大吼“110、120救人啦!110、120救人啦!”
雷军迅速回身抄起救生圈就往水里冲,他一只手死死的抱着救生圈,顺着湍急的水流绕到溺水者的后面,凭着巧劲反复在她后腰位置推送。临近岸边时,雷军先一抡胳膊把救生圈甩上去,再双手使劲把她往岸上拖,终于成功地把她捞上了岸,那是一位脸色灰白的老太太。
雷军刚把人捞上岸,就已有四五个人闻声赶来帮忙,其中一个人立即去按压老太太的胸口做心脏复苏。有人来搭手帮忙,雷军由于高度的神经紧张加上体力消耗,拖老人上岸时石头刮伤了膝盖,不断渗血,他整个人都虚脱了,逐渐站不稳了,腿软得忍不住往下滑,终于瘫坐在地上,但此时雷军仍念念不忘地问道:“120打了吗,110打了吗?”旁边人连连回应:“放心,打了!打了!”听到这句话,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有人在旁边叹气:“恐怕活不了了。”雷军看着那人使劲按压了老太太好久,她一直没有反应。不久之后120急救医生来了,迅速展开了心肺复苏抢救,忙活了一阵以后,医生们沉默地用布将她裹起来,抬上了救护车。接着110也来了,警察来找雷军做笔录,才打了个照面,就发现不远处的河道边上放着一部翻盖手机和一副眼镜。后来警察打电话和对方沟通了十多分钟,才清楚了事情始末。这是老太太自己放在这里的,原来她并非意外落水,而是和家里人闹了矛盾,一气之下投了江。了解到具体情况后,雷军沉默了许久,心里默念“生命的脆弱不过如此”。
事后,雷军提到,在发现那是一个溺水的人的时候,那一瞬间他那脑袋里想了很多:那个人还活着吗?水里的人影看起来没有丝毫挣扎,若已经死了,突然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死人,想想都好吓人啊。纠结、恐惧在那一瞬间通通闪过。可是他又想起今年上半年,涪江已经发生了两起溺水事件,他们的家人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去打捞。其中有个16岁女生跳水后,蓝天救援队打捞了五天都没找到踪影。两相对比,雷军不禁想到,如果她还活着,那他必须得救她,哪怕她已经死了,他也得把她的尸体捞起来。在这场短暂迅速的思想斗争中,雷军早已选择向生命之重倾斜,开始了勇者之行。
其实这已经不是雷军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了。就在之前不到一个星期,同样在这片水域,他和一位七十多岁爱好游泳的丁大叔一起救下了一位年轻女子。那天的天气好一点,雷军和丁大叔刚游了个来回上岸,准备收拾回去。就在这时,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上游漂下来一个人,那人在水里忽上忽下,刚开始两人还以为是另一位游泳爱好者在玩水,但丁大叔突然发现那人在呼救!他大喊一声:“雷军,救人!”但是丁大叔从平时的聊天中知道雷军没有救人经验,随即又大声说:“雷军,你别下水,我换好泳裤下水去救,你边上接应。”虽然当时身边没有任何救生设施,但是雷军考虑到时间就是生命,他顾不上自己没有救人经验了,迅速纵身一跃,奋力游向落水者,游近后才发现是位女子。雷军大声问话后,发现她明显还有意识,但虚弱的已无力回话,只微微点了下头。雷军从背后托举她游向岸边,在丁大叔的大力协助下,那名女子终于被救上岸,缓过神来时,嘴角一直流着水,但第一句话竟是:“你们为什么救我!。”第二句话是:“我喝了好多水。”原来她也并非是意外溺水。
自第一起救人事件发生以后,雷军的妻子心中明白自己的丈夫心中那份社会责任感,也知道再遇见落水的人时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去营救,因此她捐出了自己心爱的救生圈,一直就挂在岸边游泳小队的休息点。她说:“被大水冲走了也不要紧,必要时刻你用得上的,放在这里我心才安。”而捞起老太太时用的救生圈正是雷军妻子捐出的那个。
涪江救人事件已经过去数月,生命之重依旧压在雷军心头,难以释怀。但是,他那奋不顾身的飞跃入水,永远是涪江边上最美的风景。
师者道义在绵州
在化工学院雷军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药物分析等多门课程。
“好,同学们都到齐了,我们现在开始讲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专注实验理论的讲解,掌握每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雷军每节实验课开始之前都要将该实验的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等板书在黑板上。
“我要尽可能保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愿意听,喜欢学。”
在雷军看来,实验书上的知识经过前人多次改版,基本都是正确的,但是结合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与自己的教学经验,有些地方还是要稍作改变才能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所以在雷军的实验课上,预习报告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内容来写,但结果报告上,每个人的具体过程都可能不相同,要有自己的观察结论。
理论讲解不马虎,实验操作也细致。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12班刘欣说:“雷老师随时都在提醒我们实验安全问题,每次遇见新的基础实验操作时,雷老师都会亲自给我们示范一遍。”
对此,雷军坦言道:“实验室安全不是小事,除了外界安全隐患,实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学生接触过的实验操作,都知道有哪些注意事项,可是面对新的实验操作,那些注意点仅靠口头提醒是不够的,必须要我先示范一遍才能让大家都更直观地理解。”
尽管事无巨细至此,还是发生了一些小意外。有一次,学生们实验结束后雷军整理试验台时,刚拿起一根胶头滴管,就有液体从胶头处滴落到他的衣服上,迅速腐蚀出几个小洞。“这肯定是哪位同学移取了浓硫酸后倒放,残留的液体腐蚀了胶头。幸好今天是我拿到这根滴管,要是别的同学拿到说不定就要受伤了。”自己险些受伤,第一时间考虑的还是学生。事后雷军也在反思自己的安全普及程度是不是还不够,还需加强提醒。
在上有机化学专业课时,雷军的教学方式又与实验课上有所不同。因为有机化学一直是化学类考研的主要学科与主要方向之一,所以雷军更注重知识的延伸。“当讲到的知识点是考研涉及过的,雷老师都会反复给我们强调,让我们做好标记。”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20级6班谢倩说道。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实验课,雷军都有自己的一套上课准则——专注、认真、饱含激情。
为了让后排的同学能够清晰地听见上课内容,雷军每次讲课的声音都是清晰且洪亮的。“经常我路过化工楼,都能听见雷老师的声音从四楼传下来,知道他们正在讲哪一个实验。”这是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12班雷玉平的切身感受。
为师者,身行一例,胜似千言。课上的雷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导学生,课后的雷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雷老师生活十分简朴,一心扑在教学上,经常一顿饭就吃两三个馒头或是一碗面条就解决了。虽是一介书生,但却拥有舍己救人的大侠风范”。雷军的同事——化工学院教师李华兰是这样评价他的。的确,对于雷军来说,不追求口腹之欲,山珍海味是美食,粗茶淡饭亦可饱腹。
工作之外的雷军朴实耿直、喜欢运动、热爱环保,他一直教导学生要节约资源。平时实验课上,有冷凝操作的实验他要求学生们在保证冷凝效果的前提下有细水流从出口管流出就可以了,不要将水龙头开得太大,浪费水资源。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称量纸用旧的作业本。能用自来水做实验,就不用蒸馏水。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环保宣传现象他也十分不喜,“我常常看见有些学生宣传关灯一小时节约用电的活动,可就是这群人,在离开教室时却不会关灯。”
时光流转,岁月在雷军的脸上刻上了印记,却没有磨去他教学的初心,他依旧心系学生。岁月如梭,他仍旧保持着一股向上的少年气,总是会去批判世俗的不合理之处,更会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人物介绍:雷军,男,1975年7月生,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人,博士,副教授,现为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天然产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2011年1月毕业于四川大学药物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Helv. Chim. Acta》(瑞士化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华西药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相关报道链接:
http://jydb.scedumedia.com/DocumentElectronic/doc-14720.html勇者师者——记绵阳师范学院教师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