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国,男,汉族,甘肃临洮人,苏州大学博士,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现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从2006年进入绵阳师范学院以来,从未有过任何教学差错、事故。多次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和年度考核优秀。四川省教师资格证首席面试考官;2010年被西南大学聘请为无机化学硕士生导师;2012年被绵阳师范学院聘请为环境工程硕士生导师;2019年指导学生在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师范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指导学生在中国教学技术协会举办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测试”中均获得一等奖;2017年指导学生在《小作家选刊》发表十余首诗歌,被评为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荣获绵阳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在“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在“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首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暨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指导学生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暨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一、教育情怀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王志国老师自1994年7月参加工作就与三尺讲台结下不解之缘。在27个春秋里,他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心教研,爱岗敬业,以德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宣传先进文化,传递正能量,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他醉心于教育,痴情于教育,默默追求教学效果的卓越,工作之余,阅读大量教育教学方面书籍,如全文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皮亚杰的《建构生成理论》,季清华的《学习层次理论》,甚至《新基础教育》专著。他追求教学效果卓越,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与学生能力相对接,与教育要求相对接;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与学生的发展相对接。因为以学生成长为立足点,受到学院老师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在2015年教务处做的毕业五年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调查中,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在2020年师范专业认证中,王志国老师和孙玉希老师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而接受评估专家的访谈。同时,因为对师范教学的深邃思考被认证专家在师范专业认证反馈会上表扬。尽管如此,他依旧认为教育之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的心依旧深深的扎根在教育事业的深处,为追求更好的教育而砥砺奋进。
二、“重理兼文”追求全方位育人
重理兼文是王志国老师主要的教育特色。他认为一个人的心只有完全的“中国化”,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心中国化”的途径之一是依托诗词歌赋等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心中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对接文化自信。因此,王志国老师以学院卓越教师项目为契机,教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趣,意趣与境趣,了解诗词格律以及诗歌的创作方法。在他的指导下,2016级学生创作了化工学院有史以来唯一一本学生校园诗集--《卓越诗韵集》。在2020年师范专业认证中,《诗集》被做成“重理兼文”特色展板,为化工学院的教育教学增添“兼文”特色,也为师范专业认证顺利通过做出了贡献。同时,他指导学生在《小作家选刊》发表学生创作诗歌十余首,且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的心灵因此而得到成长,学生的心境因此到得到阔达。
三、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是他永远追求的目标
王志国老师在学院担任《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专业英语》、师范技能培养、微格教学、毕业生论文等多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挖掘教材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形成独立的思维体系,同时紧密联系课程思政,把课程思政元素完美的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学院举办的教材分析研讨会中,他的教材分析得到西南科技大学有机化学老师的认可,甚至有意愿在有机化学教学方面合作;他提出的有机化合物的“价键”分类法,得到清华大学李艳梅老师的认可和肯定;对教材中模糊的定义,王志国老师总是通过查证大量的资料,给出自己的定义。他的课不但具有广度,更具有深度和高度。他的课堂永远充满着“蹭课”学生的身影。他讲求内在驱动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学生对《有机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每年考研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报考《有机化学》专业,2016级3班甚至多达四分之三。王志国老师关心学生前途与发展,关心学生考研,从最初笔试阶段,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教材选择、资料选择、内容选择,同时也帮助学生搜集资料,无数次课间的教师休息室,充满着王志国老师指导考研学生问题的身影。面试阶段,王志国老师为提高考研录取率,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面试体系。比如:查阅报考导师的文献,创新,团队协作、今后的发展等问题的回答。在他来绵阳师范学院的十余年之中,百余名考研学生因他的指导而被各大学录取。在2021年他所带的七个毕业论文中,有六个学生成功录取研究生。
当然,作为四川省教师资格证首席面试考官,王志国老师也非常关心和关注师范生。不但关心学生的师范技能,同时关注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在任专业负责人期间,创新性的提出“小老师”制,即:已通过教师资格证的同学,指导没有通过教师资格证和下一届准备考教师资格证的同学。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2016级同学两次考试的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达89%,为2020年学院师范专业认证顺利通过打下坚实的基础。师范技能培养阶段,他不但以身作则,而且把自己的思考形成理论体系。提出教案,情境创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整体,教学创新的教学技能过程考核六步法,此法被师范认证专家认可并全面做了笔录。专家认为此法可进行全方位推广。
此外,王志国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全方位关心学生发展。不管是现在的学生,还是毕业多年的学生,遇到问题总喜欢与王老师交流。在课间与课余的校园内,总被一群学生“包围”,被老师戏称为“学生磁石”。例如:2009级学生唐亚琴,在重大攻博期间,求教有机化学的可能性问题,得到王志国老师的指导与帮助,顺利完成此项研究,于2020年顺利毕业且就职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又如,在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安学聪同学,求教纳米环与微米环的合成问题,通过王志国老师的帮助和指点,顺利合成纳米环,于2019年就职于广东省一所高级中学。这样的例子不枚胜举。
四、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的基石
王志国老师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与施教,受到学生的广泛赞誉。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截止目前在《Organometallics》《J. Organomet. Chem.》《Chinese J. Inorg Chem.》《武汉大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教学改革论文近十篇。主持过两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一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和一项绵阳师范学院项目,指导数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将科研积极融入教学,把研究技术和思维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发表文章4篇。
他全身心投入并关注每一位学生,奉行诸多事情学生优先的思路。经常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指导学生试讲和科研,用热情、严谨和专业感染着学生。有位学生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乃大师之大,古往今来名校的学者教授为人所崇拜,而我唯敬仰我的导师而已——王志国老师。王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直为学生们津津乐道,能得到王老师的指导,我深感荣幸。王老师指导的细致,清晰,明确,更让我感激涕零。不管是论文选题、立题思想、论文写作还是修改,当遇到疑问,王老师会第一时间给予详细的解答,给我指点迷津,开阔思路。豁然开朗的每一刻都庆幸自己遇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雄阔的视野,开阔的思维都让我的精神为之振奋,心灵得到洗涤。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经由他鼓励与悉心的指导,我再慢慢领悟消化,使得我的思维得到了本质的飞跃。”
由于心系教育,自然心系学生,以上的叙述不过是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那颗痴心教育的心永远在路上,将继续为学生的发展,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