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凝聚青年博士科研力量、优化科研工作规划,同时系统复盘 2025 年科技厅项目申报工作、明确后续改进方向,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于近日组织召开了第三次青年博士座谈交流暨 2025 年科技厅项目申报总结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及全体 35 岁以下青年博士参会,会议由学院院长唐杰主持。

会议第一阶段以“赋能青年科研人才,破解成长瓶颈”为主题展开座谈,围绕青年博士科研需求深入交流。
关于科研方向凝练与学科协同方面,青年博士汇报在“化学合成与功能材料”“绿色化工技术”“新型储能材料”等方向的研究进展与困惑。学科带头人指出部分博士研究方向分散、与学院优势学科衔接不足,建议聚焦1–2个重点领域深化研究,加强跨课题组协作,构建“个体突破+团队合力”的科研模式。
关于科研资源保障与需求响应方面。博士们在座谈中结合自身科研实践,就资源保障问题踊跃发言。博士们反映了实验设备紧张、文献资源不足、经费使用指引不清等问题。学院现场回应将优化设备预约机制,推动错峰使用与校外共享。
关于经验传承与科研成长方面,学院邀请科研经验丰富的刘美书记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青年博士交流项目申报与科研心得。她系统分享了国家级、省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策略与材料撰写重点,并介绍了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经验。她勉励大家在项目申请过程中保持信心、正确看待评审意见,将问题作为提升契机,以积极心态投入修改与完善。她同时倡导青年博士主动加强与导师、同门之间的学术联系,善用科研共同体资源,在协作中凝聚力量、共同成长。
会议第二阶段对2025年科技厅项目中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通过“数据复盘-问题剖析-改进措施”三步法,为后续申报工作奠定基础。
在申报数据与整体成效上,学院今年积极响应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申报工作,共组织申报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3 项,涵盖"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两大类别,其中青年博士主持人申报 18 项,占比 78.3%,呈现出青年科研人员担纲主力的显著特点,青年博士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申报比例已近八成,较往年实现显著提升,这充分体现了学院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核心问题剖析上,学院通过集体研讨和邀请资深教授的现场指导,申报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得以明确,申报材料的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部分项目申报书在研究方案的创新性表述上有所欠缺,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部分项目书存在选题时未能紧密对接科技厅重点支持方向,选题针对性相对较弱。部分项目在提交前未经学科内专家提前审核,影响了申报材料的规范性与成熟度。
在后续改进措施上,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与成效,学院将系统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在2026年科技厅项目申报启动前,组织专题培训,邀请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及评审专家解读政策要点,并安排获批项目负责人分享经验、提供申报书参考模板;二是围绕重点支持方向与地方产业需求,提前组织选题论证会,建立“一名资深教授+一名青年博士”的协作组模式,对申报书开展多轮审核与修改。
会议第三阶段,院长唐杰作总结发言。唐杰同志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青年博士是学院科研创新的“主力军”,本次会议既是对前期申报工作的系统复盘,也为后续科研发展明确了方向。他就未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青年博士应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主动融入学科团队,提升科研协同能力;二是各科室和课题组要扎实落实改进措施,加强项目申报的服务与支持,形成科研合力;三是全院应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聚焦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为区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学院力量”。

此次会议不仅为青年博士搭建了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也为学院优化科研管理机制、提升项目申报质量指明了实施路径,对推动学院科研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