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青年博士鞠辉做了题为“类普鲁士蓝衍生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近100名师生与会聆听。
报告会上,鞠辉博士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讲述。超级电容器是重要的电化学能量存储装置,因其充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在许多应用领域可以辅助甚至替代电池。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普鲁士蓝/类普鲁士蓝及其衍生物作为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循环稳定性差、动力学反应过程亟待优化(如电容贡献占比低,倍率性能差)、缺乏活性位点的调控(如外表面、内表面以及亚表面的研究和构筑)。
报告介绍了以类普鲁士蓝为前驱体制备三元复合中空金属氧化物、富边型结构金属氧化物和低晶态金属氧化物,通过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有效地调控,研究各种材料活性位点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在报告会结束后,与会学生积极提问,鞠辉博士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经历进行了详细解答。这次学术报告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不仅拓展学生思维,同时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热情。
鞠辉,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0篇,发明专利2项,主持校级项目1项。
(来源: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