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到我对她们真心的关爱,严格却不严厉,以心交心,帮助她们健康成长,我想,这是我作为一个初心不改,执著教育绵师人的责任与担当。”周艳如是说。
一腔热血灌桃李,无须扬鞭自奋蹄。从教二十余年,周艳用心教学,用智研究,用爱演绎着平凡而充实的人生。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周艳在教学和科研中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面对学生,我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周艳严厉、认真是出了名的。
周艳主讲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有机化学》,该门课程是学生踏入化学领域的敲门砖,知识点晦涩难懂,熟练掌握并做到灵活运用并不容易。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盲点知识,她建立学习群,主动为学生答疑。哪怕是在出差途中,深夜12点,只要学生有疑问,她一定在第一时间解决。翻开学生的课后作业本,周艳批改的极为细致,勾画圈点,对错处一目了然。在她看来,课后作业是牢牢把握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周老师批改作业超级认真,谁相互借鉴作业她都可以马上看出来,都不敢在作业上偷懒。”2019级学生张艾苓说。
“我要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有一种‘第二节课我必须要来’的感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周艳非常注重对学生上课状态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使是上了很多遍的课程,她仍坚持课前备课,花大量的时间去查阅文献资料,更新知识库,思考有没有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教学方法。一个个看似信手拈来的例证与板书,都是她精心的课堂设计。
为了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周艳在授课过程中会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有机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学习醇、酚、醚这一课时,周艳玩笑地说:“疫情期间免洗洗手液价格飙升,但是化学学的好的人就会发现那不就是无水乙醇和蒸馏水稀释得到的嘛,自己在家也能做。”就这样,她总能用最贴切的例子将实际案例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并让学生明白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诲人不倦,是周艳始终如一的状态,甚至有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迫切。
周艳的课总是在早上第一节,她总能在七点半左右就赶到教室,提醒学生拿出书本,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尤其是冬天,经常都是她到了教室,学生才陆陆续续赶来。每堂课结束后,都会有很多学生围着周艳向她请教,她也总是乐于为学生答疑。往往下节课的学生都已坐好,她还在讲台上孜孜不倦为学生们解惑。
“一堂课哪怕我已讲了很多遍,但是下一次讲的时候还会有不同。”周艳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她说,“面对学生,我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因此无论身体多么疲累,只要登上讲台,看到学生那充满求知欲的双眼,她一定是充满激情、神采奕奕。2019级学生李靖说:“周老师的课特别受欢迎,为了能坐到前排,大家都早早来到教室占座。在给我批改作业的时候,就算是标点符号错误她也会严厉指出,她的严格要求深深影响了我们做学问的态度。”
实验室守则:细致严谨、规范操作
“细致严谨、规范操作。”进入周艳实验前,学生都必须牢牢记住这句话。周艳要求学生以百分之两百的准备来对待每一个实验任务。
“领号码牌,登记,根据实验流程排队操作,检查实验报告,提问,打分…”一想起堪比实验竞赛的有机实验期末操作考试,2019级学生龙凤表示,对当时的紧张感还记忆犹新。“周老师准备了好几十个问题,对每个人的提问都不一样。问题不仅包括实验操作,在完成阿司匹林制备试验后,她甚至问了怎么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服用禁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虽然实验操作考试过程胆战心惊,但收获更多的却是实验操作的技能,分析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以及对待实验严谨的态度。
“实验室的一个小事故放到化工企业可能酿成滔天大祸;多烘一个烧瓶就可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周艳常常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养成一个好的实验习惯”的重要性。对待学生,该严肃的地方,周艳绝不含糊。为了学生示范,她扎进实验室就是一整天,她用热情、严谨和专业感染着学生。
现在四川大学读研的2016级学生余文涛回忆说:“我参加实验竞赛就是由周老师培训的,她对细节要求极高,任何一个不规范操作马上就能被发现。”
“每次实验操作周老师对我们都严格要求,既要实验精确安全,又要实验操作美观,能够在大众面前展示。”跟着周艳做科研的2017级学生周泆在做实验时常常“小心翼翼地”操作每一个步骤。他说,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受老师的影响。谈起自己所做的科研,他最敬佩的便是周艳对数据的一丝不苟。“在做标准浓度直线方程实验时,最初配置的溶液线性拟合度只能达到99%,但周老师要求我们达到99.9%,好不容易达到一次,周老师却让我们重新再做一次,避免存在偶然因素。”
无论是在实验中合成材料、结构表征、性能评价,还是在结业论文中方向的选择、细节的抓取、隐含内容的解读,周艳无时无刻不在向她的学生传授着做好科研的不二法门。“我们每一份实验报告,她都看得特别细致,报告中的误差分析要围绕实验结果来解释,且必须分析出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如果她发现分析得不合理,就会打回来让我们重写。”2019级学生龙凤说道。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周艳以负责人身份成功申请并结题省教厅科研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2篇被SCI收录,3篇为中文核心。她表示,“科研的作用在于造福人类,我从不认为实验课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它更能培养思维品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细致严谨、规范操作这是培养他们的第一步。”
在周艳看来,实验,是一个“攻读”的过程。她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逐一克服、解决。因此,她时常告诫学生:“要想成长,有所建树,首先,要坐得住,能够长时间阅读资料文献。其次,要站得住,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不怕繁琐,不怕辛苦。”
“大学里能遇到她真的很幸运”
“老师”,是周艳最喜欢听到的称呼。她认为,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的最高荣誉。“我爱学生,学生爱我。”周艳与学生之间是种相互关爱的关系。
教学多年来,周艳的课堂上常常有“蹭课”学生的身影,来找她做科研的学生络绎不绝,很多学生大二就找她预定了毕业论文指导名额,QQ列表和微信好友有很多不是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
因为带实验错过饭点,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的不具名午餐;超负荷讲课导致生病时,出现在办公桌上的润喉药剂;教师节收到的来自远方的鲜花……。她说:“没有过多的言语,学生们用行动表达着对自己的关心。”
“还记得我们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半夜问她问题,她都会很及时的解答。周老师的好太多了,都说不完,大学里能遇到她真的很幸运。”现在湖南大学读研的2015级毕业生陈先会回忆道。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课下与学生以朋友的姿态相处,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是周艳处理师生关系的不二法宝。
“周老师为人随和,严格中带着宽容,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学生眼中周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仁师。”就这样,周艳慢慢地在学生口中从充满敬畏的“周老师”转变成了和蔼可亲的“艳姐”。
一直以来,周艳不仅传道授业,也是学生们生活中的长辈和朋友,是学生精神境界的开拓者与提升者。谦和、低调、平易近人、良师益友、人格魅力这是众多学生对她的评价。每一个跟随周艳学习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微不至的亲人关怀和无形的朋友温暖。遇到困难时的鼓励,进展顺利时的提醒,她不仅教书,更重育人。
“为人师表,重在以自己的德行、言行教导学生,认真履行授业传道之职。”作为一名教师,这个职业给周艳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心无旁骛的使命。二十余年从教生涯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周艳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作为一位绵师人,周艳一直在教学育人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努力前行着。岁月漫长,对于她来说,不变的是热爱化学的初心,是勇承学科重担的毅力,是坚守教书育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