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成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双创成效 >> 榜样师生 >> 正文

最美绵师新青年—吕瑞

吕瑞老师从教八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教师使命。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她为人师表,修身立德。还记得刚入校时,为了能更深刻地把握教学过程,她坚持手写教案,将自己每一次对教学的感悟和对知识的提炼都记录下来,而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现在,她手写的教案已有厚厚一叠,其中可见有大量的标注和新加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承载着吕老师对教学一次次的感悟和升华。由于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吕老师深知自己还有更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进校以来,她每学期都坚持旁听优秀教师的课,并主动向他们请教教学方法,正是这种对工作认真执着的态度,让她能在入校仅半年后就获得了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吕老师认为,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以师为范。正是这种对初心的领悟和坚守,让她能够顶着近40℃的高烧仍坚持上课,即使两次晕倒在课堂上,都因惦记着学生的安全,未曾离开;也因为这份坚守,让她在嗓子嘶哑到很难发声时,还坚持用最大力气上完所有的课,她对教育的责任与坚持也深深感染着学生们,连平时偶尔会走神的孩子,后来都会专注地听讲,积极地互动,这也许就是言传身教的感染力。吕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在课后,她也经常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无论清晨还是深夜,只要有学生留言,她总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复,每当看到学生因自己的讲解而豁然开朗的时候,她的内心都充满了成就感。正因为始终保持着这颗育人的初心,吕老师在历年的师德考核中均为优秀。

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完善教学方法,吕老师也积极投身教学改革。针对学生在实验课上缺乏兴趣,常常照方抓药式做实验的问题,她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她将实验样品改为实际样品,并让学生自己根据样品性质自己进行前处理,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另外,她还跟随学院到绵阳周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目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尝试将企业生产中的检验项目引入到学生实验中,以制定出更加贴近学生今后职业环境的实验,使得学生在学校中就能体会到今后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的转型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截止目前,她共申报教改课题两项,发表教改论文五篇。

在教学之外,吕老师也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目前共主持省教厅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三项,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在自己做研究的同时,吕老师也非常乐意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即使在孕期,她也经常会挺着孕肚去学校跟学生讨论问题。因此,每年跟着吕老师做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同学都远远超过学院要求的人数,虽然辛苦,但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一点点的进步,从不会查文献到能写出漂亮的科研论文,所有的疲惫也都化成了欣慰。吕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从她历届学生毕业论文的致谢中,我们也能看到她为学生付出的点滴,以及学生对她真挚的谢意。至今,她所指导的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近二十篇,部分学生也选择了继续读研甚至读博,这带给她的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骄傲。

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分析化学的教师,吕老师也会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2017年11月,她指导了六名学生参加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经过赛前的严格选拔和精心培训,参赛的两支队伍分别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同年12月,她又指导了三名同学参加“中科力泰杯”第四届川渝地区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苛的淘汰,参赛队伍最终获得三等奖。

虽然在工作中已轻车熟路,但吕老师却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能带给学生更多更前沿的学科知识,也为了能在提升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吕老师决定走出舒适圈,继续深造学习。今年6月,她顺利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做回学生的她毅然放弃了暑假休息,整日沉浸在实验室中刻苦钻研,她坚信越努力越幸运,也希望自己能尽早将所知所学倾授给学生。

对于教育,她也许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在无悔中砥砺前行。未来,她将继续用爱与责任谱写新时代“园丁”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