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四提”工作法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第三党支部
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第三党支部主要职责是: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探寻党建工作如何有效融入到教学、科研、育人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党建、业务同发展、共进步。支部现共有党员9名。近年来,支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找准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结合点,总结提出“四抓四提”工作法。
一、基本内涵
“四抓四提”,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党建、业务融合短板,从抓方法、抓课程、抓示范、抓载体四方面着手,促进党建、业务共融合、同进步,努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主要做法
(一)抓方法,提升党员责任意识
一方面创新学习形式,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丰富组织文化内涵,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重温入党志愿、重温入党誓词”、“履职守初心,抗疫践使命”、红色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党员政治生日、爱国主义观影等学习活动,调动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加强党支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党员教师按期参加党员大会、讲党课,定期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等。支部活动聚焦现今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引导教师党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使党员教师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立德树人的坚定执行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二)抓课程,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一方面,通过支部组织生活,结合与现今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引导支部党员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责任与担当,提升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师德修养。
另一方面,加强党建对“课程思政”的引领,号召党员教师率先承担课程思政改革,以点带面,发挥协同联动效应,凸显党建工作的组织育人功能。以党员思想教育成果为基础,以专业为根本,引导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支部书记作为头雁,率先进行课程思政示范,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展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活动,教育引导支部党员、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同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增强示范辐射作用。
(三)抓示范,提升工作担当作为
一方面依托“五创五带头”、“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以示范岗创建为带动,抓好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确定“教育教学先锋岗”、“科研攻关创新岗”、“管理服务示范岗”三类示范岗,并执行示范岗流动制度,定期对党员示范岗进行民主测评与调整。积极宣传典型,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支部学典型、榜样教师等,激励党员教师“勇担当、有作为”。
另一方面,依托“支部、工作室”建在“教研室”的优势,利用组织生活、教研活动等,引导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专业认证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谈心谈话制度,将党员教师成长发展同干事创业结合起来,从职业规划、激励评价、人文关怀等方面激发担当作为。发挥“双带头人”头雁作用,引领创建一流课程、教学团队、科研服务地方等,形成示范效应。
(四)抓载体,提升师生服务水平
一方面坚持贴近教师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建立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服务载体,把工作室、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依托教研室搭建党支部与教师定期交流平台,在一流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培育、科研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培育、青年教师赛课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通过邀请教师群众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形式,涵养师德,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
另一方面坚持支部党建工作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要求教师党员下沉一级,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远大理想,既做讲台上的老师,也做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通过组织支部教师党员参加“化工博士论坛”、“学生成长成才论坛”、师生座谈会、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等行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辅导。通过兼职辅导员、室导师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开展党员关怀慰问活动,帮助困难学生。
三、工作启示
“四抓四提”工作法立足于探寻党建工作如何有效融入到教学、科研、育人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党建、业务同发展、共进步。工作法的实施,进一步坚定了党员理想信念,筑牢了党员宗旨意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双带头人”头雁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案例一
“党课+实践活动”工作模式
党支部以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为目标,通过创新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党员在干事创业中淬炼“烈火真金”,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抓党课,强化人人学习。通过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要求党员教师人人参与讲党课,强化人人学。主讲人(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普通党员等)认真开展课前调研、备课讲课、PPT制作。党课要基本做到聚焦问题、紧密联系单位工作实际和思想教育实际,做到入脑入心。
请进来,探索党员教育新路子。支部通过“学党史教育专题讲座”“师德师风教育月”“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等活动,邀请专家讲党史、讲师德师风、讲重要精神,树牢党员教师理想根基,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走出去,活跃组织生活新形式。支部利用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红色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党员政治生日、爱国主义观影等学校活动,增进党员相互团结、增加工作动力,提升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强化教师党员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
重实践,增强先锋模范意识。支部通过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双报到活动、抗疫捐款活动,抗疫值守行动等,锤炼强化党员先锋意识。
案例二
“党建+课程思政”工作模式
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师党支部建设为引领,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思政引导为举措,积极探索“党建+课程思政”融合模式。
党课引领,强化立德树人担当。支部以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为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主线、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主线、党风廉政教育主线等精心设计理论学习内容,结合与现今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引导支部党员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责任与担当,增强时代使命感。
党建结合教研室工作,开展课程思政元素引导。支部利用建在教研室的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开展课程思政研讨。教研室党员和教师通过集体研讨、备课、学习等形式,系统挖掘专业特色鲜明的思政元素,并进行课程布局,将不同的思政元素融入在恰当的课程之中,从而实现育人要素在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各方面的合理嵌入。积极鼓励党性修养较强的党员教师率先承担课程思政课程,发挥协同联动效应,凸显党建工作的组织育人功能。
课程示范,增强育人辐射作用。支部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研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宣讲等形式,增强课程育人的辐射作用。根据不同课程特色,强调案例导引。充分利用大国工匠、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等精品线上资源,开启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利用课程微信群、QQ群等,分享、推送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并就热点话题与课堂上的思政内容“无缝对接”,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三
“3进”工作模式
支部把服务师生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依托专业、教研室、工作室,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师生服务工作中,有效解决了教师党建如何融入到师生群众中的问题。
师生群众进党支部活动。通过邀请师生群众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专业毕业生宣誓等形式,涵养师德,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党支部进教研室活动。依托教研室搭建党支部与教师定期交流平台,在一流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培育、科研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培育、青年教师赛课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党员教师进学生活动。通过组织支部教师党员参加化工博士论坛、学生成长成才论坛,组织毕业生就业教育宣誓、学生考研辅导,担任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等行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辅导。